1. 首页 > 星座指数 > 文章页面

香港著名算命大师,马皇后叫马秀英吗

朱元璋最爱的女人,为什么是马秀英马皇后呢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香港著名算命大师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马皇后叫马秀英吗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此女久病不起,算命先生说:病好以后,你将来必定会尊贵于天下马皇后叫马秀英吗深受汉明帝宠爱的马皇后,为何如此令人敬重

在纷乱的古代王朝,男权至上,女子卑微,但是,也有不少以贤德闻名的皇后。比如:大脚皇后马皇后,再比如:盛唐的长孙皇后。作为当时天下最尊贵的女人,皇后这个位子是后宫嫔妃们人人垂涎的,它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称呼,更是掌握生杀大权,是至高无上的尊贵。

帝王朱元璋成功背后的女人 大脚马皇后马秀英,你是否也缺一位

但是,在这个高位上不被权力迷失的人并不多。皇后们大多一生都在与后宫嫔妃和皇子们斗智斗勇,一生庸庸碌碌,争来争去转头空。所以,能在其位又谋其职,真正母仪天下的皇后实为难得。正所谓“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需要有一个女人。”

这个女人帮他料理好家里事,他才能没有后顾之忧,笔者今天要说的就是马皇后,但是,不是明朝的马皇后而是东汉的马皇后。

建武十七年,交阯女子征侧、征贰举兵造反,占领交阯郡,九真、日南、合浦等地纷纷响应。刘秀任命马援为伏波将军,扶乐侯刘隆为副将,率领楼船将军段志等南击交趾。建武十八年,马援率军到达浪泊,大破反军,斩首数千级,降者万余人,斩杀征侧、征贰,传首洛阳。

建武二十年,马援率部凯旋回京。刘秀赐马援兵车,朝见时位次九卿。

并且,在《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中就曾经用了大量的篇幅介绍马皇后:“马皇后原是伏波将军的幺女,名讳未知。她的父亲就是当时东汉的开国功臣之一,为国家立过不少赫赫战功,有着封侯的荣耀。但是,在一次讨伐地方民乱时,因为感染了瘟疫而去世......”

可以说,他的死并没有换来朝廷的抚恤,而是被同路的官僚陷害,家族之人下了大狱。于是,这位本为国捐躯的大将临了被削了爵位,家族上下都被牵连,到了下葬的时候,甚至,连祖坟都进不去。

因为这一连串的变故,马皇后的兄长接连死去,母亲也因为悲伤过度整日恍恍惚惚,不久之后也就撒手人寰了。这些事情发生的时候马氏仅仅只有十岁,可是,她还是承担起了家庭的所有重担,不曾想,这个十岁的姑娘却将家里家外的事情操持的井井有条,让听说的人无比感叹。

马氏曾经久病不起,她奶奶就找人卜卦,那人说:“马氏虽然久病缠身,但是,命里是个大富大贵的。我必将对此女称臣,然而,她虽然尊贵,却少有子息,若是她将来养育别人生的孩子得力的话,比自己亲生的孩子还要强。”

自从家里出了变故,马氏一家失势,就成了大官小官都喜欢欺负的人家。马氏的堂兄实在看不过去,就请旨皇帝,希望皇帝看在马氏一族屡立战功的情分上,让马氏姐妹进入宫里服侍太子刘庄或诸王。刘秀宽和,听闻这些也心生恻隐,就允了马氏入太子宫的建议。

十三岁的马氏由于早年的经历,其行为举止都比较早熟,于是,入宫后的心思手腕都是同龄人不能比的。对上,她尽心侍奉皇后,让未来婆婆对她的印象非常好。对于太子后宫妃子,她也能左右逢源,与她们相处十分融洽。

一时间,功夫做足的马氏赢得了上上下下的好评,太子也对她喜爱异常。继位之后,她就被封为贵人。后来,马氏的表妹进了宫,生下了儿子刘炟,那时候,入宫多年的马氏还没有儿子,于是,皇帝做主将这个儿子交给马氏抚养。

虽然儿子不是自己亲生的,但是,马氏在抚养方面尽心尽力,甚至,比生母还要辛苦。好在,刘炟心性纯善,对于马氏对他的抚育之恩也时刻铭记在心,对于马氏也很是孝顺。除此之外,马氏还有着寻常妻子没有的深明大义。

或许是因为自己不能生育,她就经常向皇帝推荐身边的宫女侍寝,若是有后宫的其他女子过来想要觐见皇帝的,她也会代为引荐。对于那些能抓住皇帝的心,让皇帝多次临幸的,她还会给予重赏。做后宫妃子做到这个地步,无论是后宫的其他妃子还是皇帝太后都对她称赞有加。

于是,到了该册立皇后的时候,不等皇帝开口,太后就首先举荐了马氏。皇帝本也是这样想的,于是,就顺水推舟,马氏成功被立为皇后。

之后,身居高位的马氏并没有被这个位子蒙了心,不见飞扬跋扈,反而更加谦逊恭谨,更是十分节俭。每逢初一十五宫女皇子们过来觐见,总会见到皇后一身粗布衣袍,这种节俭成了宫里的一道风景,也让宫中其他嫔妃们感叹不已。

除了宫中事务的操持,马皇后对于皇帝的政务也有一定帮助。每当皇帝遇到难以解决的难题时,他就会向皇后询问意见,而马氏每次都能将事情的利害分析的很是透彻,于是,这些事情也就迎刃而解。可是,马氏并没有因为此事趁机参与政事,这也使得皇帝对她十分敬重喜爱。

或许,对于马氏的不善妒我们无法理解,但是,作为皇后,不徇私,不争抢,尽心尽力母仪天下,在那个年代,确实是不可多得的品德。并且,马皇后还是中国第一位女史学家,著有《显宗起居注》一书,开创了“起居注”这一史书体例之先声。

公元79年,马皇后去世,终年四十余岁,谥号明德,与汉明帝合葬于显节陵。《续列女传》称赞她:“在家则可为众女师范,在国则可为母后表仪”。

历史上的马皇后贤淑能干,朱元璋经常把她比之唐太宗的长孙皇后,这都是有据可查的。据明史记载;郭子兴时代,朱元璋被猜忌囚禁,不准任何人送茶送饭。马氏背着人偷刚出炉的炊饼给他,揣在怀里把胸口都烫红了。朱元璋位极人君,她跟女官识文断字,帮助整理札记资料。因孙子宋慎涉嫌为胡惟庸党羽,大文学家宋濂本应连坐处以死刑,就是她出面求情受到特赦的。临死前,为了不连累太医,她甚至不肯服药,以至于朱元璋在马皇后灵前恸哭不已,从此不另立皇后。在封建社会,寒苦人家孩子尤其是女孩子家有姓无名,是常有的事。马皇后父母早逝,被寄养在农民起义领袖之一的郭子兴家长大。尽管郭子兴待若己也,也曾经发达过,可惜的是郭不过一个草莽英雄,要给马皇后取个“麻辣鸡丝”之类的雅号大约心有余力不足。何况当时郭子兴未必预料到养女马氏会有母仪天下的福份,也许觉得没必要穷折腾,有个小名足够了。至于21岁许配给25岁的朱元璋后,理所当然就成了朱马氏,当上皇后当然就更无需名字了,直呼皇后的名讳那是欺君邈上的罪过。加之马皇后是个不尚虚文的人,因而,马皇后终其一生连个名讳也没有,当属情理之中。究其原因,固然是重男轻女观念作崇,但更主要的是广大劳苦大众没有文化。所以,很多男丁也同样有姓无名,马皇后的父亲就是例证。明史中只称之为马公,说明其名讳可能也只是一个类似于“马二狗”之类的小名,为不辱皇家尊严,史书不载;由于明朝文字狱盛行,推行的又是特务政治,民间也不敢传,便连小名也无法流传后世了。当然,赵炎先生毕竟不是信史,把马皇后唤作马秀英也罢,似乎没有必要斥为“硬伤”。然而,如今时序已经进入到我们为之骄傲和自豪的21世纪,一些偏远山村的孩子,长到十几岁仍没有名字。前年,笔者在湘西某山村访友时,就见到两个十三四岁的孩子,父母没有给他们起名字和报户口。他们甚至没有姓名的概念,只知道弟弟叫“牛牯子”,姐姐叫“满妹子”。每每想起此事,我坐在电视机前看《大脚马皇后》,在网上读着赵炎先生的大作,心中总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附大脚马皇后改名换姓背后有玄机博主:赵炎发表时间:2011-05-06 08:47:42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后马秀英,是历史上著名的仁慈、善良、俭朴、爱民的一代贤后,据《明史》记载,朱元璋常将马皇后的贤德与唐朝的长孙皇后相提并论,她们的确可以先后媲美。然而,在身世上,马皇后却比长孙皇后复杂得多,充满了蹊跷。马皇后的原名并不叫马秀英,她姓刘,名阿秀,非常土气的一个名字(《万历野获编》),当然,马秀英这个名字也不见得就雅到哪儿去。这则记载虽然出自野史,在赵炎看来,其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首先,她是安徽宿州乡下的丫头,父母亲估计没啥文化,取不出什么好名字;其次,在元朝极度歧视汉人、奴化汉人的大环境中,汉族女孩子能有个名字,就算不错了,大多数女子根本没有取名权。据《典故纪闻》里说,刘阿秀的父亲与元末起义军领袖郭子兴是同乡,因为父母死的早,被郭子兴收为养女,就改名换姓为马秀英。那么,这就出现许多疑问了。改个名字也就罢了,比如可以改为刘秀英、刘英翠等等,为何还要改姓呢?要知道,姓氏是祖宗家族之血脉的延续啊,在封建社会里,这一点是看得很重的,改了姓,就等于数典忘祖,要背上不孝的骂名,任谁都要掂量掂量,为何刘阿秀没有反对,还一直沿用了下来?另外,为何郭子兴为刘阿秀单单选择了“马”姓,而不是赵钱孙李等姓?针对这些疑问,赵炎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中的原因还真不是那么简单。表面上看来,似乎是郭子兴这个人比较多事,动不动就要给人改名字,他是有这方面的嗜好的,OK。比如,朱元璋原名叫朱重八,也够土气的名字,自从投靠了郭子兴,老郭同志就开动脑筋了,这个土得掉渣的名字怎么成?换一个吧,于是,朱重八就变成朱元璋了。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中还表扬了郭子兴,说他有学问、有远见,“朱元璋”即诛灭元朝的利器也,牛!幸好没有让朱重八也改姓,若是改了姓,大明王朝的皇帝就不姓朱了,老郭同志得负历史责任。赵炎认为,郭子兴为刘阿秀改名换姓,除了嗜好之外,还有其他的考虑。第一,元朝统治者为了防止汉族人造反,天真地认为,只要杀光了赵、李、张、陈等几个汉族大姓就没事了,刘姓因为是大汉朝的国姓,与汉族的形成有莫大的关联,也在被屠杀之列。在《三垣笔记》里,确实记录了1335年安徽宿州发生过大屠杀,刘阿秀的父亲极有可能死于此次的屠杀,这一年,刘阿秀8岁,幸得郭子兴救护才活了下来。改为姓马,可能出于安全的原因。第二,郭子兴这个人性格不太好,性情暴躁,气度狭小,见不得别人比他强。刘阿秀小姑娘从小就聪明伶俐,很受养母张夫人和郭子兴妾张氏的喜爱,据说经常给娘子军们出主意,比郭子兴的儿子们强多了,这让郭子兴心中很不是滋味。让这小姑娘继续姓刘,岂不是显得刘阿秀她爹比郭子兴还强吗?这不行,要给她改姓,必须改。如果改姓郭,那么,自己的这个小心眼就捂不住了,于是,就改姓马,马是给人骑的,郭子兴的心理终于平衡了。第三,说不定跟迷信也有关系。古代人的迷信是根深蒂固的,学富五车的文化人尚且不能免,遑论郭子兴这样的大老粗?让刘阿秀变成马秀英,郭子兴的潜意识里有惧怕蒙古骑兵的意思,但其中的迷信成分还主要体现在名字上。“秀”是出类拔萃的意思,“英”则从草,从央,“央”义为“收口的”、“收心的”、“聚拢的”。郭子兴的心思很显然,期望草根英雄都能全心全意为自己所用。从这个名字的拆字来看,郭子兴可能是咨询了算命先生,他身边应该有这样的“人才”。《明通鉴》里还提到一个迷信事件,就是马皇后的生辰。刘阿秀的出生日期是1327年,《明史》也基本沿用了这个日期,但在郭子兴身边的时候,刘阿秀则是1332年出生的,整整小了五岁,不知是何缘故,我们只能认为跟郭子兴个人迷信有关。第四,刘阿秀之所以后来接受了马秀英这个姓名,并用了一辈子,做了第一夫人也没改回来,是因为她本人具有宽恕、仁孝、感恩的美德。郭子兴再不是东西,养父这个身份是不容置疑的,毕竟养育了自己近二十年,还为自己选了一个英雄丈夫。比起这份恩情,区区姓名就显得微不足道了,随他去吧。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马皇后的这个美德,说有宫女讲历史,评价宋代的皇后大多过于仁厚,马皇后立即反问:仁厚不好吗?难道做人一定要斤斤计较?需要澄清的是,马皇后的“大脚”,在民间故事中颇有传奇色彩,真实的历史不是这样的。这个传奇故事的依据,可能源于《明书》中的记载,说朱元璋与陈友谅对垒时,曾被对方追击,马氏背着元璋逃跑,太子朱标为此还绘了图像,放在怀中。后来朱标与乃父政见不合,元璋追打他,他故意把图像遗落在地,元璋见到,痛哭一场,也不打儿子了。这个记载未必是真实的,不过马氏不像当时的其他妇女缠足,是天足者,背丈夫有可能,至于到底脚有多大,只能去问她自己了,但绝不会像传奇里所说的那样巨无霸。不管马皇后是姓刘还是姓马,也不管马皇后的脚是大是小,她作为伟大女性的历史地位,已经彪炳史册、万古流芳了。《明史》赞扬马皇后:“母仪天下,慈德昭彰”。(赵炎)

公元57年,东汉光武帝驾崩,三十岁的太子刘庄继位,是为东汉明帝。太子妃马氏封为贵人。两年后,马贵人成为马皇后。

马皇后,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她的父亲马援是一代名将,受封伏波将军,南征北战,军功显赫。她的生母宋扬姑早死,继母蔺氏患有精神病。因此,她十岁的时候就开始操持家务,知道世事的复杂和生活的艰辛。

马氏有四个哥哥,两个姐姐。她小时候经常害病,算命先生给她算过命,惊呼说:“此女虽有患状而当大贵,兆不可言也。”家里人不信,另找人给她相面,结论是:“我必为此女称臣!”

算命、相面只能给人一种精神寄托和安慰。马氏十余岁时面临的情况,实在让人沮丧。马援病死疆场,受到政敌的诬陷,死后蒙冤,甚至不能及时安葬。权贵们群起而攻之,马援的儿女饱受欺凌,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不知道会出现什么样的不测风云。

伏波将军马援

这年,朝廷下令为太子、诸王选妃。马氏从兄马严出于义愤,断然给光武帝刘秀上书,说:“马援有三女,大者十五岁,中者十四岁,小者十三岁。仪状发肤,中等以上。

刘秀念及马援所建立的功勋,派人考察马氏三姐妹,结果,“小者十三”的马氏,以出色的容貌和过人的聪颖中选。

马氏应召入宫,侍奉阴皇后,恭敬谨慎,端庄沉稳。刘庄已被立为太子,每天都向阴皇后请安,非常喜欢马氏的为人。于是,阴皇后拍板,马氏成了太子妃。刘庄即皇帝位,封马氏为贵人。

汉明帝当然还有其他嫔妃,其中贾姬已生子刘炟。汉明帝非常爱幸马贵人,所以决定将刘炟交给她抚养。他对马贵人说:“女人不一定都要自己生子,抚养他人的儿子也是一样的。”马贵人牢记皇帝的话,精心抚育刘炟,视如亲生。因此,刘炟敬爱马贵人,母子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马贵人自幼饱读诗书,熟悉古代帝王和后妃的故事。她知道,帝王贪恋美色永远不会满足,不应指望他们会有什么专一的爱情。所以,她一反后妃争宠夺爱的通病,常以“皇嗣未广”为由,建议皇帝更多地宠幸其他嫔妃。她的通情达理和宽宏大度,深得汉明帝好感,其他嫔妃对她也由衷地表示感激和钦佩。因而,马贵人以广有人缘著称,婉静贤明,德冠后宫,很快被立为皇后。

马皇后既正宫闲,愈加谦虚,并以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和感化皇帝。汉明帝心胸比较狭窄,性情急躁,好用刑罚,受株连者甚众。马皇后从不直接指责皇帝,而是在他心情好的时候,婉言相劝,说到痛处,常常潸然落泪。汉明帝有所感悟,“夜起仿徨,为思所纳”。朝廷一些难以断决的大事,汉明帝只要告诉皇后,她总能“分解趣理,各得其所”。因此,汉明帝认定,自己能有这样一位贤内助,实是一种幸运一种福气。

一次,汉明帝带领后妃们去画馆观看古人的画像,汉明帝看到舜帝身旁有娥皇、女英二妃陪侍,不禁心血来潮,开玩笑地说:“舜帝真有艳福。若有娥皇、女英那样的美人陪侍联,那该多开心哪!”马皇后笑而未答。接着来到尧帝的画像前,马皇后说:“尧帝真是伟大。难怪历朝历代的官吏和百姓,都想让他们的帝王都能像尧帝那样呢!”

汉明帝听出了皇后话里的寓意,满脸通红,很不好意思。由此,汉明帝更加敬重马皇后,“宠敬日隆,始终无衰”。

公元前75年,汉明帝驾崩。太子刘炟继位,是为汉章帝,马皇后成为皇太后,身份更加尊贵。一些利禄之徒争相逢迎,主张给马太后的兄弟赐爵封侯。马太后坚决反对,一针见血地说:“凡持这种主张的人都是为了献媚,以便从中捞到好处。”并说:“我为天下母,而身服粗衣,食不求甘,左右侍从也只穿帛衣,不用香熏之饰。我这样做,是为了给国人做个样子,我的兄弟不能因为我而享有特权。”

建初四年(公元79年),汉章帝背着马太后,硬封三个舅舅马廖、马防、马光为列侯。马氏兄弟知道马太后的脾气和秉性,坚辞不受,汉章帝无法,改封诸舅为空有爵号而无食邑的关内侯。即便如此,马太后也不同意。

马皇后在生活上也是深居简出,力戒浮华。她常穿一件大连衣服,裙子不绣花边。每月初一和十五,众嫔妃按例要向皇后请安。她们见皇后衣服简陋,几乎不戴首饰,暗暗发笑。马皇后坦然地说:“人分三六九等,重要的在内心而不在外表。我的衣服都是杂缯做的,这种杂缯虽然粗糙,但容易染色,适用着哩!”众嫔妃听了她的话,肃然起敬,自愧不如。不同,这是因为人的性情、志趣不同的缘故,我年轻时,只羡慕竹帛,做什么事都拼着命。现在老了,但仍日夜警惕,居不求安,食不念饱。希望永远这样,以不负先帝。所以,我总是开导兄弟,要坚持操守,不至于瞑目之日,有所遗恨。”

这番肺腑之言,使汉章帝和马氏兄弟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马廖等受封关内侯以后,退职归家,老老实实地当了平民。

汉明帝死后,马太后亲自撰写《显宗(汉明帝)起居注》,书中有意不写外戚的功劳。其兄马防在汉明帝生病时,曾日夜侍候,精心照料,参与医药等事。但马太后在书中只字未提。汉章帝说:“舅舅侍奉先帝,时间长达一年,起居注不记一笔,怕是说不过去吧!”马太后说:“我不想让后世知道先帝宠信外戚,所以不写。”封爵不要,有功不录。在封建时代,能做到这一点,那是很不容易的。

建初四年(公元79年),马太后患病,卧床不起。病间,她不信巫祝庸医,严禁替自己祷告和祭祀天地。六月病卒,终年四十岁。她是一位贤德的皇后,恭俭,开通,豁达,所以被认为是封建后妃的一个楷模。

文章分享结束,香港著名算命大师和马皇后叫马秀英吗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帝王朱元璋成功背后的女人 大脚马皇后马秀英,你是否也缺一位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