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指数 > 文章页面

蕲春著名老中医,有关蕲春县的风俗人情(湖北蕲春民间中医)

水保 一年的辛苦 湖北 水保人 交出了这样一份靓丽 成绩单

本文目录

各行各业的祖师都是谁有关蕲春县的风俗人情文安之传夷陵人文言文

1、纺织业:嫘祖

嫘祖是黄帝的元妃,西陵氏之女,她心灵手巧,受到蜘蛛织网的启发,开始寻求纺织的方法,后来她用蚕丝织出了人类第一件衣裳,并传授给人们,她由此被称为纺织业的祖师。

蕲春全城进入 李时珍时刻

2、建筑行业:鲁班

鲁班,姬姓,春秋末期鲁国人,鲁班出身于世代工匠之家,从小就见识乃至参与过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劳动,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到他长大时,已经是一名技艺高超的工匠了。

除此之外,鲁班还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发明家,他聪明、善于思考、动手能力强,再加上善于观察,能从生活中获得灵感,他创造了许多发明。

两千多年来,关于鲁班的种种传说和故事,一直在民间流传。时至今日,鲁班依然受人景仰,土木建筑和木匠等行业还尊其为祖师。

3、织布业:黄道婆

黄道婆是宋末元初时候的人,她出身贫苦,小小年纪就被卖给别人做童养媳,后来不堪折磨的她只身逃离,乘船来到海南。

在海南,她以道观为家,和黎族同胞在一起劳作和生活,黎族人虽然身处极其不发达的蛮荒之地海南,但却掌握了非常先进的织布方法和工具,黄道婆师从黎族人,聪明伶俐的她很快就学会运用制棉工具和织崖州被的方法。

在海南生活了数十年以后,黄道婆思乡之心日切,最后,她乘船返回了故乡松江。在故乡,她传授自己数十年所学,推广先进的纺织工具,短短几年时间内,松江一带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中心。

黄道婆因此受到百姓的敬仰,人们在她去世以后立祠纪念她,后来更是尊她为织布业的始祖。

4、豆腐业:刘安

刘安是西汉皇族,汉高祖之孙,袭封淮南王。汉初的诸侯国,是有很大的独立性的,基本就是独立王国,刘安身为淮南国之王,可以做许多自己想要做的事。

刘安爱好文学,文学功底很强,曾著《离骚传》,也编纂过《淮南子》等书,而且思维活跃的他,还摸索出了豆浆,并再进一步造出了豆腐。他于是成为豆腐的创始人。

5、茶业:陆羽

生活在唐代的陆羽对茶叶有非常浓厚的兴趣,他嗜茶如命,一生都在追求茶道的真谛。经过长期的走访调查以及研究,他日渐熟悉各种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而且还擅长品茗。

最终,陆羽把他一生的研究写成了一本书——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正是在陆羽的《茶经》问世以后,喝茶、品茶的人越来越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陆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刘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黄道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嫘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鲁班

黄冈蕲春县结婚习俗三书六礼三书六礼是传统中国人婚礼的基本,早在先秦时代已经定下。所谓「六礼」是娶妻时必须办妥的六项手续,每段婚姻均须完成这六个步骤,才算得到正式承认。六项礼仪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迎亲。「三书」则是奉行六礼时应具备的文书,包括聘书、礼书和迎书,是古时保障婚姻有效的文字纪录。现代人讲求简单便捷,传统上三书六礼的礼节现已化繁为简,部份更与西式的婚礼习俗混为一体。三书【聘书】男女双方在订婚(即过文定)时男家交予女家的书柬,用作确定婚约。【礼书】男家在过大礼时致敬女家的书信,详细列明过大礼时的物品和数量。【迎书】迎亲当日,男家送给女家的书柬。这三书是整个婚礼程序中男女互相致敬的书柬,内容都是一些吉祥、赞颂、祝贺的语句。六礼【纳采】古时侯,男方遇到合适的结婚对象,便会托媒人把礼物送到女方家中,请求谈论婚事,也即我们所谓的提亲。【问名】女方家长接纳提亲后,会将女先的出生年、月、日、时(即年庚八字)交给媒人,媒人则会将准新娘的八字、名字、籍贯及三代资料等写在红纸上(称为「庾帖」),交给男家以占卜吉凶,亦即现时所说的夹八字。【纳吉】又称过文定,男家请算命先生推算男女双方的年庚八字是否互相配合,以决定这婚事是否吉利。这手续称为合婚。如果男女双方年庾八字无相冲相克,便可商量订亲条件。所以,古时算命先生对婚事掌有最大权柄,亲事成与不成全凭他的一句话。【纳征】又称过大礼,男女双方家长洽商妥了一切条件,男女依照议定条件,送聘礼(俗称定礼或茶礼)到女家,双方交换订婚书帖,婚约到这时才算被正或承认。【请期】男家请算命先生择定良辰吉日,亦有自己翻查「通胜」,找个迎娶的好日子。当吉期择定后,再通知女家为女儿出嫁作好准备,便是请期。【迎亲】大婚之日,新郎带备迎亲书到女家迎娶新娘。过大礼过大礼又称纳征,是三书六礼中保留下来较完整,同时也较受重视的传统礼节。一般在大婚前一个月至两周进行,当日男家会请两位或四位女性亲戚(她们必须是全福之人,即是既有丈夫、儿女,而公婆、父母皆在)会同媒人,带备聘金、礼金及大批礼品到女方家中。为取其成双成对的意思,过大礼的物品多为偶数,分别盛载于五个中式礼盒中,连同一帖盒,组成六个礼盒。除送赠聘礼外,男方亦会先择取两、三个吉日,于过大礼当日请女家决定大婚之期。男家聘礼送到后,男家的女宾会打开礼盒挑选几件金饰为新娘戴上,边说吉祥话,之后大家互相祝贺道喜,过大礼的仪式便算完成。过礼注意事项:过大礼演变至今,已成为过文定的了。即男家备礼金和多种礼物送到女家,作为订亲仪式。通常过礼应用的有礼饼、礼金、礼品等,数量均用偶数,即取成双成对之意。过礼中,椰子取其有爷有子意头。若父母健在用两对,否则用一对即可。八样京果,包括莲子、百合、龙眼干、荔枝干、红豆、绿豆、花生、合桃。茶叶,皆因茶树不能移植,种植之时须用种子,故赠以茶叶为礼物。女方收到大礼,需要回礼。通常是上列物品及莲藕一对、头一对、石榴一对,更根据男友亲友多寡而送贺帷巾。送给女婿的有西装(衣料)、皮带、袜两对、银包(内须放金钱)、利是两对,上写:「五代同堂,百子千孙」。送嫁妆收到大礼后,女家最迟需于大婚前一天把嫁妆送到男家。以往,广东人喜用樟木拢送嫁妆,取其坚固耐用之意。送嫁妆可分为「送妆」与「迎妆」。「送妆」是女家将嫁妆往男家送,除了抬妆的人外,女家会请几位亲友跟随照料,人数愈多代表女方家底愈厚。嫁妆抬到男家后,男家会请亲朋友好出来迎接,这叫「迎妆」。男家的本家人看过妆奁录(嫁妆物品的数量、品种的目录),知道嫁妆的总台数数后,方可卸台安妆。男家这时一定给送妆的、使唤的及抬妆的红封包(利是),以取吉祥顺景的意头。上头上头象征一对新人正式步入成人阶段,要组织新家庭,肩负起开枝散叶的使命。上头分新郎上头和新娘上头。仪式在大婚之周前一晚进行,先选定吉时,再由男女双方各自在家中进行仪式。通常,男方的上头时间会较女方早约半小时。上头时,男女双方需先沐浴,并由「全福」之人(俗称好命佬/好命婆,为男女方家族中的长辈,需父母、子女健在,夫妻和睦者)以柚菜浇水洗身(柚叶据说可涤除污秽)。之后换上全新的内衣裤及睡衣,靠一个可以看见月亮的窗口而坐,由「好命佬」或「好命婆」替其梳头。新娘的头发会梳成发髻,以示她嫁作人妇后踏入成人阶段。边梳头的同时,「好命佬」或「好命婆」要边说出押韵的吉祥语句。例如:一梳梳到尾,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语意是祝颂新人能同偕白首,婚姻美满。最后,「好命佬」或r好命婆」需把扁柏及红头绳系在新郎或新娘头上,这样才算完成上头仪式。好命人负责上头上头通常在结婚的前夕举行,虽然仪式不算复杂,却是简单而隆重,必须拣个好时辰进行。仪式需要由「好命婆」或「好命佬」在男女双方的家中各自举行,好命婆和好命佬其实是男女双方的长辈,凡父母子女健在,婚姻和睦者为佳,希望将对方的好运加诸于一对新人身上。如果双方父母有儿有女且白头到老,上头的仪式都可由父母负责。男方上头上头前应先行用碌柚叶淋浴,之后要穿上全新的内衣裤及睡衣,取其新的开始之意。案前应准备汤圆三碗(每碗九粒)、镜、红头绳、尖梳、子孙尺、铰剪,至吉时便由好命人上头(梳头),并诚心向天参拜,上头完毕后,便可与家人及兄弟们同吃汤圆,分享结婚的喜悦。女方上头上头前应先行用碌柚叶淋浴及穿上全新的内衣裤及睡衣,然后要择一个看见月亮的窗口,燃起龙凤烛后要连同三碗汤圆、生果、烧肉、鸡,诚心向天参拜,更要准备木梳及篦梳代替尖梳、针线包、红丝巾;而剪刀代表有利、子孙尺、镜乃取其光明继后之意,即所谓「龙头镜,铰剪尺」。上阁举行婚褛前最重要的仪式、礼节是「上阁」及「上头」。「上阁」是准新娘出嫁前一段短时间留在家中一角,通常是闺房或阁楼之内,由一班闰中姊妹、密友陪伴,暂时摆脱平日的生活习惯,做妤心理准备,以求日后能适应男家陌生的生活环境。新娘会直至出嫁当日才离开阁楼,因此,俗称姑娘出嫁为「出阁」。现代人亦有类似「上阁」的活动,新娘于婚礼前一晚邀请姊妹、密友在女家留宿整晚互诉心事,为明天踏上人生另一阶段作好准备。虽然偶然也有姊妹们情绪激动落泪的情况,但整体气氛仍是充满欢欣的。出门新娘离开娘家出门前,要准备三封利是:威旺金、拜祖利是及满堂利是,到男家时文予新翁。出门时,新娘需由伴娘或大姅姐掺扶并打红伞,寓意开枝散叶,其它姊妹也需边走边撒米及红、绿豆,俗称「喂金鸡」,据说可防止金鸡啄新娘,有辟邪作:月。亦有说撒米撑红伞的仪式目的是避三煞(青草、青牛、乌鸡),月红伞防护邪魔对新娘的侵害,撒米则引开三煞的注意力。仪式完结后,新娘便可启程往男家。开门利是在以往,当男家花轿到达女家,女家需准备一些红包(称为「门包」),迎接花轿进门。时至今日,情况刚好相反,新郎与戥穿石到达女家迎接新娘,多会遭到姊妹团的阻拦,索取开门利是(数目多以「三」或「九」为主,以取其「三三不尽」、「长长久久」的意,思)之余,亦会以种种玩意考验新郎的诚意。其实,男女隔门斗嘴,索取开门利是不但能增添热闹气氛,同时也新娘讨人欢喜,女家不舍得她离家出嫁的意思。不过,一众姊妹在索取开门利是时要好好掌握时间,不要闹得大久,以兔误了出门吉时。新娘进门到达男家后,新娘由大妗搀扶下踏人男方家门。在大门槛外会预先放一个燃木炭的火盆(铜盆或铁盆均可),新娘需从火盆中跨过,这叫「过火盆」,取其发旺、赶邪之意。接下来是拜堂仪式,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是拜天地,第二是拜祖先,第三是参拜家翁家姑。拜过天地及向祖先神位行跪拜礼后,一对新人便会向新郎父母叩拜,新娘并向家翁、家姑奉上香茶,之后再按家中各人辈份和长幼逐一向长辈敬茶,至于跪下与否,则视乎敬、受双方的喜好。跪拜父母后,新人会互相对拜,大妗姐不断说些吉祥话,在互租对拜后,堂才告礼成。敬茶对于传统的中国人来说,敬茶是一个很重要的礼节。新人在拜过祖先,出门时必须先向岳丈母敬茶门时也要向翁姑敬茶,这样不单代表答谢父母养育之恩,同时亦代表双方家长接纳新郎或新娘为家族中的新成员,是身份备受确认的象征。新人敬茶用的香茶内,通常都放上两枚红枣和莲子,寓意早生贵子的吉兆。新家翁、家姑及长辈喝了新娘这杯茶后,会送上金手镯、玉器等首饰作为新媳妇的见面礼,又会在盛托香茶的盘上(俗称「槟榔盒」)放上一封利是,作为大妗姐的赏钱。三朝回门回门虽然并没列在三书六礼中,却是中国人传统一个极重要的嫁娶礼仪,绝不可掉以轻心。从前,新娘出嫁后,会在第三天由丈夫陪同下回娘家探望父母。男家一定要送回金猪一只,以示新娘子的贞洁。女家收到金猪后即分予亲戚朋友、街坊邻理享用,表示自家女儿不辱门楣。传统上,岳丈母需留回门的新娘及女婿在家吃饭,但现在大多数新人都选择即日回门,既省时又方便,所以新人只在娘家稍作休息,用些茶点便算交待过这个礼节。参考资料: http://jiangsu.d0086/SLM/zhenjiang/TKM/bskk/ftrq_4.htm

1.翻译古文

文安之,夷陵人,天启二年考中进士。

后被贬,给了文书,到南京从事工作。福王当政时候,起用他作为詹事。

唐王又召见他任命为礼部尚书。他正在打仗,就都没去。

永明王年间因瞿式推荐,和王锡兖一同被任命为东阁大学士,也没去。顺治七年六月,安之到梧州拜访皇上。

安之素来有高雅情操,与皇上谈及宦官之事,(遭国变,绝意用世)。到这是发现国家情势越发危急,凛然大义想要去匡扶社稷,于是就职了。

当时严起恒是首辅大臣,王化澄、朱天麟次于他,(但)严起恒让安之在他的位置而他自己居于下位。有几个地方不怎么会,大概翻译下,希望能帮到你。

2.文言文翻译梁书昌义之传

昌义之,是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年轻时就有军事的才干,随曹虎征战,多有战功。曹虎为雍州刺史后,以昌义之补防阁,担任冯翊戍主。等到曹虎还朝,昌义之留雍州事奉梁武帝萧衍,当时天下战乱不断,萧衍待其甚厚。中兴元年(501年),萧衍起兵,昌义之出任辅国将军、军主,担任建安王中兵参军。当时竟陵芊口有邸阁,萧衍派昌义之前去驱逐,昌义之每战必捷。萧衍军驻扎新林,昌义之随王茂到新亭,共同在朱雀航地区力战,斩获很多。攻克建康后,萧衍以昌义之为直阁将军、马右夹毂主。天监元年(502年)。萧衍代齐称帝,国号梁,是为梁武帝。封昌义之为永豊县侯,邑五百户。又授予骁骑将军,出为盱眙太守。天监二年(503年),提拔为假节、督北徐州诸军事、辅国将军、北徐州刺史,镇守钟离。魏军进犯州境,义之击退魏军的进攻。天监三年(504年),进号冠军将军,增封二百户。

天监四年(505年)十月,梁武帝萧衍兴师进攻北魏,扬州刺史临川王萧宏率军进驻洛口(今安徽怀远境内)。昌义之率领州兵接受节度,作为前军,攻打魏梁城守军,克之。天监五年,高祖因为征役太久,下诏班师,众军退散,魏中山王元英乘势追蹑,攻克了马头地区,城内粮食储备,魏全都转移它们回北方。议论的人都说:“魏运米北归,大概不会再向南进攻。”梁武帝说“不对,这是一定会进兵的,(北撤)不是他们的真实意图。”于是命令昌义之完善钟离城的工事,以待魏军。是年冬天,元英果然率安乐王元道明、平东将军杨大眼等数十万大军攻钟离。钟离城北阻淮水,魏军在邵阳洲(位于道人洲西)两岸架桥,树栅数百步作为跨淮通道。元英据南岸攻城,杨大眼据北岸立城接应,以通粮道。时钟离城中仅3000人,昌义之督率梁军将士奋力抗击。魏军用车载土填入城壕之中,让大伙背着土跟随车后,又派骑兵紧跟在后面,那些来不及返回来的人,就被土埋进去了,不一会儿城壕就被填满了。魏军又设飞楼冲车撞击城墙。昌义之率军用泥土补修被撞坏之处,冲车虽入,但城墙未倒塌。魏军昼夜苦攻,轮番冲击,坠而复上,莫有退者。昌义之善射,每当有危难之处,便亲去救援,箭到之处,(敌人)无不应弦而倒。双方一日之内战数十合,魏军死者以万计,死尸堆积与城墙相高。

昌义之为人宽厚,善抚士卒,部下也愿为其效死力。等到担任藩职,官吏百姓都很安心。不久,给鼓吹一部,改封营道县侯,邑户如原先。普通三年(522年),征为护军将军,鼓吹如故。普通四年十月,昌义之去世。梁武帝深为痛惜,下诏书追赠散骑常侍、车骑将军,并鼓吹一部。给东园秘器,朝服一具。赙钱二万,布二百匹,蜡二百斤。谥号为“烈”。其子昌宝业嗣位,后官至直阁将军、谯州刺史。

该文章转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

3.崔子忠文言文翻译和答案

【原文】

崔子忠,字青蚓。其先山东平度州人。子忠为诸生,甚贫。为文崛奥,数试而困,慨然弃去。荜门土壁,洒扫洁清;冬一褐,夏一葛,妻疏裳布衣,黾勉操作,三女亦解颂读;虽无终日之计,晏如也。工图绘,为绝境,时经营以寄傲;更善貌人,无不克肖。当时贵人,多愿与之交,皆逃避不顾。不喜饮酒,二三故人以文字过从,谈竟日不能去。士自四方来,慕其人,多谢不见。人或尤之,笑曰:“交游盛而朋党立,东汉之季可鉴也。”后果有以复社植党者,其识力过人如此!所作诗歌古文词,人鲜知者,徒知其画耳。董文敏公尝谓其人、文、画,皆非近世所常见。(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笔记卷•周亮工•书影》)

【译文】

崔子忠,字青蚓。他的祖先是山东平度州人。崔子忠在州府县学读书时,(家境)很贫穷。他写的文章很奇崛深奥,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考中,(于是他)很洒脱地放弃科考离开了。住的地方都是柴门土墙,(但是)洒扫得很整洁干净;冬天穿一件粗布袄,夏天穿一件葛布衫,(他的)妻子也是(穿)平常的粗衣布袄,很勤勉劳作,(他的)三个女儿也能读书识字;虽然没有可以保证一日三餐的生计,但他很愉快。他善于作画,(常常)画一些与世隔绝之地的绝美之景,经常借助不俗的匠心来寄托傲世之志;更善于画人物***,没有不逼真的。当时身份尊贵的人,大多愿意与他交往,(但)他总是逃避不理人家。他不喜欢饮酒,两三个老朋友也是以文字交往,一起聊上一整天也不离开。很多士人从各地赶来,都仰慕他的为人,(但他)大多推辞不见。有人责怪他,他笑着说:“交往的人太多太密切就容易被视为私结朋党,东汉末年的历史可以借鉴。”后来果然有以搞“复社”建立党派的,可见他看问题的能力就是如此过人!他所作的诗歌古文,很少有人知道的,(大家)只知道他的画而已。董其昌(谥号文敏)先生曾经称他的为人、文章、绘画,都不是近代以来所常见到的。

4.郝景春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译文供参考:

郝景春,字和满,江都人。乡试中举,授盐城教谕,因犯过失而罢职归家。启任陕西苑马寺万守监录事,后调为黄州照磨,代理黄安县事。到任刚三日,农民义军突然来攻城,景春等坚守八天八夜,义军撤走。

崇祯十一年(1638),升任房县知县。农民起义军领袖罗汝才率九营之众向熊文灿请降,文灿同意受降,而汝才又犹豫起来。景春单骑至义军兵营去劝说,并与汝才及其同党白贵、黑云祥歃血为盟。汝才到文灿军门投降,而所部诸营分驻于竹奚谷、保康、上津,自己与贵、云祥驻于房县城郊。当时,郧阳各县城墙都被破坏,只有房县有赖于景春安抚,大体上可以防守。然义军杂处其间,居民日夜不安。景春与主簿朱邦闻、守备杨道选一方面修理防御工事,一方面与义军诸营和睦相处。

崇祯十二年(1639)五月,张献忠在谷城举兵反明,约汝才一同行动。景春子郝鸣銮还是生员,有万夫不敌之勇,他对其父说:“房县城为敌攻击目标,仅疲惫瘦弱的士兵不过二百人,城何以守住?”便穿上铠甲去见汝才说“:你难道不念曾与我父亲烧香盟誓之言吗?希望你慎重,不要与张献忠一同作乱。”汝才假意允诺。鸣銮察觉出汝才的允诺并非真心诚意,回来与道选领兵登城防守,而献忠所遣前锋已至城下。鸣銮等斩义军将领上天龙,遣使向熊文灿求援,去了十四次,都未见到文灿。

不久,义军大队人马至房县城下,献忠兵打白旗,汝才的队伍打红旗。忽然两军合在一起并力围攻。义军将领白贵、黑云祥向城上高呼:“把城让给我们,保证无事。”献忠又令张大经来劝降。景春在城上大骂,鸣銮且守且战,坚持了五天五夜。义军损失不少,献忠左足受伤,其心爱战马也被杀死。守军指挥张三锡开北门放汝才入城,城被攻破,道选在巷战中牺牲。大经促使汝才劝景春投降,景春不肯。又问他府库财物何在,景春厉声道“:库藏若还有财物,你们也破不了城!”义军杀一典史、一守备来恐吓他,景春终不屈服,与其子鸣銮一道被杀。其仆陈宜和朱邦闻一家都死。朝廷闻知,赠景春尚宝少卿,建祠奉祀,后又改赠太仆寺少卿。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6题.《李嗣昭传》李嗣昭,字益光,武皇

译文可供参考:李嗣昭,字益光,是武皇母弟代州刺史李克柔的义子。

小字进通,不知族姓的来源。年少时侍奉李克柔,颇为谨慎老实,虽然形貌瘦小,但精悍有胆略,深沉坚毅,卓然不群。

起初嗜好喝酒,喜欢音乐,武皇仅稍加训诫,就终身不再喝酒了。少年时随从征战熟谙军事机略。

乾宁初年(894),王珂、王珙在河中争霸,王珙军引来陕州之军攻打王珂,王珂向武皇求救,于是武皇命令李嗣昭带兵去救援,在猗氏打败王珙军队,俘获敌将李..等人。四年,改任衙内都将,再次援助河中,在胡壁堡打败汴军,俘获汴将滑礼,以战功加封检校仆射。

王珂请求与武皇联姻,武皇把女儿嫁给他,王珂到太原参加婚礼,任李嗣昭暂时掌管河中留后事宜。李罕之袭取潞州时,李嗣昭率军进攻潞州,与汴将丁会在含***战,俘获三千,擒住将军蔡延恭,代替李君庆任蕃汉马步军行营都将。

进攻潞州时,派李存质、李嗣本用兵扼守天井关。汴将泽州刺史刘屺弃城逃走,于是以李存璋为刺史。

梁太祖听说李嗣昭大军将到,召葛从周说“:并州人如在高平,应当围而取之,先必须野战,不要以潞州为敌。”等到听说李嗣昭在韩店驻军,梁太祖说:“李嗣昭扼守八议路,这个贼人要与我们决斗,你们要临事抓住机会,不要落入圈套。”

贺德伦闭壁不出,李嗣昭每天用铁骑环绕城墙,汴人不敢外出打柴割草,援救之路也被断绝。八月,贺德伦、张归厚弃城逃走,我方复得潞州。

光化三年(900),汴人进攻沧州,刘仁恭求救,武皇派李嗣昭出兵到邢州、氵名州接应,李嗣昭在沙河遇上汴军,击败他们,俘其将军胡礼。攻下氵名州,俘其郡将朱绍宗。

九月,梁太祖亲自率三万军队到临氵名,葛从周在青山口设下埋伏。李嗣昭听说梁太祖来了,收军而退,葛从周的伏兵杀出,李嗣昭被他们击败,偏将王..郎、杨师悦等被俘。

十月,汴人大肆侵掠镇州、定州,王郜向武皇告急,使派李嗣昭出兵,下太行山,攻击怀、孟二地。汴将侯信守卫河阳,没料到李嗣昭军队到来,没有守备,便驱赶市民登城,李嗣昭攻其北门,破除外墙,不久汴将阎宝救兵赶到,才退下。

天复元年(901),河中王珂被汴人俘虏,河中晋、绛各郡都陷落敌手。四月,汾州刺史李瑭谋反,向汴州贡献财物交结,李嗣昭讨伐他,三天内被攻下,诛杀李瑭。

这个月,汴人刚得到蒲、绛二州,便大举各道军队逼近太原,汴将葛从周攻陷承天军,氏叔琮在洞涡驿宿营。太原四面被汴军集合围住,武皇忧虑,又想不出计策。

李嗣昭朝夕挑选精锐骑兵分头从各门出击汴军营地,左俘右杀,或烧或击,汴军疲于奔命,又碰上下大雨,汴军中很多人脚肿腹痛,粮食运不过来。五月,氏叔琮撤退,李嗣昭带精锐骑兵追击,汴军丢下辎重兵器数以万计。

六月,李嗣昭出兵阴地关,进攻慈州、隰州,迫使其刺史唐礼、张瑰投降。这时,天子在凤翔,汴人围攻凤翔,天子有密诏征兵。

十一月,李嗣昭出兵晋州、绛州,驻扎在吉上堡,在平阳遇汴将王友通,一战就擒获了他。第二年一月,李嗣昭进兵蒲县。

十八日,汴将朱友宁、氏叔琮带十万兵来抵抗。二十八日,梁太祖亲自率大军到平阳,李嗣昭军队大为恐慌。

三月十一日,有白虹贯穿周德威营地上空,算命的人说不吉利,应该回师。第二天,氏叔琮侵犯周德威的营地,汴军十多万人,四面列阵,周德威、李嗣昭血战解围,才保住军队而退走,汴军乘势攻击。

此时各位将军溃散,不再有队伍,周德威带骑兵沿西山逃跑,朱友宁乘胜攻占慈、隰、汾等州。武皇听到失败消息,派李存信率牙兵到清源接应,又遭汴军攻击。

汴军在晋祠扎营,李嗣昭、周德威收集余下众兵,登城拒守,汴人在西北角修造攻城器具,四面营垒栅栏相望。此时镇州、河中都为汴梁军队占领,孤城无援,军士逃亡溃败。

武皇昼夜登城,忧虑得顾不上吃饭,召集各位将军想杀出重围去保住云州,李嗣昭说:“王不要这样设想,儿子们只要活着,必能守住城池。”李存信说:“情势危急,不如暂入北蕃,另图进取。

朱温有百万大军,天下无敌,关东、河北受他指挥,现在我们独守危城,兵亡地少,如果他们筑室反耕,环堑深固,则我们灭亡的日子就到了!”武皇准备听从李存信的主意,李嗣昭急切地争执说不可以,武皇犹豫不决,靠着刘太妃在宫内极言,武皇才打消出城的念头。几天后,流散的众兵又会合到一起。

李嗣昭昼夜分兵四面出击,斩将搴旗,汴军连保住自己都顾不过来。二十一日,朱友宁烧掉营地而退,李嗣昭追击,又收复汾、慈、隰等州。

五月,云州都将王敬晖据城叛乱,振武军石善友也被部将契绊让驱逐,李嗣昭都讨伐平定了他们。天..三年(906),汴人进攻沧州、景州,刘仁恭派使者求援。

十一月,李嗣昭会同燕军三万人进攻潞州,降伏丁会,武皇便任李嗣昭为昭义军节度使。李嗣昭还没上任之前,上党有一占卜的,见一人家房子上常常有气如车盖,仔细看,房内只是住着一个穷老太太而已。

占卜者对她说“:有儿子吗?”答道“:有,现在当兵,在外打仗。”占卜者心里很惊异,认为她儿子将来必会占有土地。

没过多久,丁会投降,李嗣昭带兵进入潞州,看见老太太家四面空缺,便驻扎在她的房子。

6.文言文《韩彦直传》翻译

韩彦直,字子温。

绥德(今陕西绥德)人。生卒年不详,生活于12世纪。

他出生于将门,是民族英雄、抗金名将韩世忠与梁红玉之子,也是韩世忠的长子。受家庭的影响,少年时的韩彦直就具有强烈的忠君报国思想。

于绍兴十八年考中进士,随后在京城和地方上担任过各种官职。乾道二年出任户部郎官,总领淮东军马钱粮,政绩斐然;乾道七年,担任鄂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严格训练军队。

在淳熙年间初期,他受命就任遣金使。淳熙五年,在知温州任上编撰《永嘉橘录》,为世界上第一部柑橘学专著。

晚年,韩彦直潜心学问,搜集宋以来的史事撰成《水心镜》一书,全书167卷。去世后,皇帝赠其爵位为蕲春郡公。

7.文言文王家屏传急需翻译

王家屏(公元1535年——1603年)字忠伯,号对南,山阴县河阳堡人,曾以吏部左侍郎兼东图大学士入予机务,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致仕归里。民间以“王阁老”相称。经常来往于九龙湾通往代州的西寺峪口.

万历帝王师王家屏

王家屏,字忠伯,山阴县人,明代万历皇帝帝王师(今大同人称王阁爷)。隆庆三年进士,任庶吉士授编修,后升侍讲学士,累任礼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等职。

万历初年,充任日讲官,给皇帝讲学,讲的道理详尽恳切,上疏也都合情入理,使皇帝听得非常入神,敛容受学,称他为"端士"。万历十二年,王家屏任礼部右侍郎,不久改为吏部右侍郎,当月之内升为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朝辅政。万历十七年间,"士风渐靡,吏治转污",神宗皇帝经年逾月不理朝政,郊庙不享,朝讲不临,典礼不做,章奏不批,朝事皆废。同年七月间,王家屏上了"请御朝讲发章疏",语言相当激烈,又在"争国本"的重大事件中惹得神宗皇帝大怒,说他:"驳圣御批,故激联怒,甚失礼体。"王家屏回答说:"事系储闱不宜有怒,以损天亲之爱。言出,台省不宜峻斥,以塞忠谏之。""言涉至亲不宜有怒,有关典礼不宜有怒,臣与诸臣但知为宗社大计虑,以尽言为效忠而已。"恰在此时,大理寺评事雒于仁也向神宗皇帝上"四箴疏",说皇帝近年来得了一种嗜酒、恋色、贪财、尚气的综合病,规劝神宗"浓醑勿崇,内壁勿厚,货贿勿侵,旧怨勿藏",神宗见疏,震怒不已,定要治雒于仁重罪,王家屏此时挺身而出,恳求万历由他来伏罪,终于使雒于仁免遭重刑。

王家屏在朝辅政期间,每次议事,都秉公执法,不亢不卑。为了匡时弊、兴曲礼、整纲纪,每每忠言逆耳,意在尽节,报效国家。史称"发之以正直,本之以忠厚。"由于直言尽节,不畏权贵,惹恼了神宗皇帝。后来,只好于万历二十年三月,王家屏假托有病上疏辞官,朝中大臣和百姓深为可惜。正如《明史·王家屏传》所载:"性忠谠,好直谏""以憨直去国,朝野惜焉。"万历三十年,王家屏病卒,享年六十八岁,赠少保,谥文端。熹宗继位后,再赠太保,荫其子尚宝袭父勋。

8.《刘崧传》文言文翻译

刘松,字子高,是泰和人。原来的名字叫刘楚。家境贫寒,致力苦学,天寒没有炉火,手都冻裂了但是仍然抄录不停止。他自幼就很博学,天性清廉谨慎。兄弟三人共居在草屋里,有薄田五十亩。等到他显贵后,也没有增添任何田产。

十年都用一条布被,直到被老鼠咬坏,才更换掉,但仍然把它修补改成衣服给儿子穿。做官时从来不让家人跟随在身边。到北平上任时,只带了个书童,到达北平后就把他打发回去了。黄昏时差吏们下班,只有他孤灯读书,常常是一直到天亮。他善于作诗,豫章人有推崇他为“西***”的说法。

原文:

刘菘,字子高,泰和人,旧名楚。家贫力学,寒无炉火,手皲裂而钞录不辍。崧幼博学,天性廉慎。兄弟三人共居茆屋,有田五十亩。及贵,无所增益。十年一布被,鼠伤,始易之,仍葺以衣其子,居官未尝以家累自随。之任北平,携一童往,至则遣还。晡时吏退,孤灯读书,往往达旦。善为诗,豫章人宗之为《西***》云。

此文出自清朝·张廷玉《明史·刘崧传》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后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它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明思宗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七十六年的历史。

康熙四年(1665年),重开明史馆,因纂修《清世祖实录》而停止。康熙十八年(1679年),以徐元文为监修,开始纂修明史。于乾隆四年(1739年)最后定稿,进呈刊刻。《明史》是我国历史上官修史书中纂修时间最长的一部。如果从清顺治二年(1645年)开设明史馆起,到乾隆四年(1739年)正式由史官向皇帝进呈,前后历时九十四年。假如从康熙十八年(1679年)正式组织班子编写起至呈稿止,为时也有整整六十年之久。

《明史》修纂第一阶段无绩可言的另一方面原因,是史料的缺乏和人力的不足。当时不仅没有力量整理明朝的邸抄和档案,而且在征求图书时,献书者也极少,就连最基本的史料明代历朝实录也不完整,天启朝实录缺少七年以后部分,崇祯朝因亡国而无实录。如此种种,也限制了《明史》修纂工作的进展。

9.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在明朝出没出过礼部尚书

明末的礼部尚书文安之!找死我了,分拿来吧!

百度百科:

文安之,夷陵人,明末大臣。

天启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除南京司业。崇祯中,

就迁祭酒,为薛国观所构,削藉归。久之,言官交荐,未及召而京师陷。

福王时,起为詹事。唐王复召拜礼部尚书。安之方转侧兵戈间,皆不赴。永

明王以瞿式耜荐,与王锡兖并拜东阁大学士,亦不赴。顺治七年六月,安之谒王

梧州。安之敦雅操,素淡宦情,遭国变,绝意用世。至是见国势愈危,慨然思起

扶之,乃就职。时严起恒为首辅,王化澄、朱天麟次之,起恒让安之而自处其下。

孙可望再遣使乞封秦王,安之持不予。其后桂林破,王奔南宁。大兵日迫,

云南又为可望据,不可往。安之念川中诸镇兵尚强,欲结之,共奖王室,乃自请

督师,加诸镇封爵。王从之,加安之太子太保兼吏、兵二部尚书,总督川、湖诸

处军务,赐剑,便宜从事。进诸将王光兴,郝永忠、刘体仁、袁宗第、李来亨、

王友进、塔天宝、马云翔、郝珍、李复荣、谭弘、谭诣、谭文、党守素等公侯爵,

即令安之赍敕印行。可望闻而恶之,又素衔前阻封议,遣兵伺于都匀,邀止安之,

追夺光兴等敕印。留数月,乃令人湖广。安之远客他乡,无所归,复赴贵州,将

谒王于安龙。可望坐以罪,戍之毕节卫。

先是,可望欲设六部、翰林等官,虑人议其僭,乃以范矿、马兆义、任僎、

万年策为吏、户、礼、兵尚书,并加行营之号。后又以程源代年策。而僎最宠,

与方于宣屡劝进,可望令待王入黔议之。王久驻安龙,可望遂自设内阁六部等官,

以安之为东阁大学士。安之不为用,久之走川东,依刘体仁以居。

李赤心,高必正等久窜广西宾、横、南宁间。赤心死,养子来亨代领其众,

推必正为主。必正又死,其众食尽,且畏大兵逼,率众走川东,分据川、湖间,

耕田自给。川中旧将王光兴、谭弘等附之,众犹数十万。

顺治十六年正月,王奔永昌。安之率体仁、宗第、来亨等十六营由水道袭重

庆。会谭弘、谭诣杀谭文,诸将不服。安之欲讨弘、诣,弘、诣惧,率所部降于

大兵,诸镇遂散。时王已入缅甸,地尽失,安之不久郁郁而卒。

10.郑均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后汉书·郑均传原文

郑均字仲虞,东平任城人也。少好黄、老书。兄为县吏,颇受礼遗,均数谏止,不听。即脱身为佣,岁余,得钱帛,归以与兄。曰:“物尽可复得,为吏坐臧,终身捐弃。”兄感其言,遂为廉洁。均好义笃实,养寡嫂孤儿,恩礼敦至。常称病家廷,不应州郡辟召。郡将欲必致之,使县令谲将诣门,既至,卒不能屈。均于是客于濮阳。

建初三年,司徒鲍昱辟之,后举直言,并不诣。六年,公车特征。再迁尚书,数纳忠言,肃宗敬重之。后以病乞骸骨,拜议郎,告归,因称病笃,帝赐以衣冠。

元和元年,诏告庐江太守、东平相曰:“议郎郑均,束脩安贫,恭俭节整,前在机密,以病致仕,守善贞固,黄发不怠。又前安邑令毛义,躬履逊让,比征辞病,淳洁之风,东州称仁。书不云乎:‘章厥有常,吉哉!’其赐均、义谷各千斛,常以八月长吏存问,赐羊酒,显兹异行。”明年,帝东巡过任城,乃幸均舍,敕赐尚书禄以终其身,故时人号为“白衣尚书”。永元中,卒于家。

后汉书·郑均传翻译

郑均字仲虞,东平任城人。少时喜好黄老之书。兄为县吏,接受别人礼物甚多,郑均多次谏阻,兄不听。郑均就脱身为人打工,一年多,得到钱帛,回来交给其兄。说:“物用完了可以再得,为官吏贪赃犯罪,一生都完了。”兄感激其言,以后就廉洁奉公了。郑均好义务实,养寡嫂孤儿,恩义礼貌备至。常称病留家,不应州郡征召。郡守非要他去不可,使县令诈称将到他家,郑均即到郡守府,郡府最后还是没能让他屈服。郑均于是躲到濮阳作客去了。

建初三年(78年),司徒鲍昱招他,后举他直言,他没有到。六年,皇帝公车特征,再迁尚书,多次献纳忠言,肃宗很敬重他。后来以病请求退休,拜为议郎,告归,因称病重,帝赐以衣冠。

元和元年(84年),诏书告庐江太守、东平相说:“议郎郑均,束修安贫,恭俭节整,前在机密,以病退休,守善贞固,黄发不怠。又前安邑令毛义,躬行谦让,从征辞病,纯洁之风,东州称仁。《尚书》不是说‘表彰那些有常德的人,是善政’。宜赐郑均、毛义谷各千斛,常以八月长吏慰问,赐羊酒,以显此异行。”第二年,帝东巡过任城,就亲临郑均家,命赐尚书禄以终其身,所以当时人称为“白衣尚书”。永元中,在家去世。

蕲春县禁毒宣传走上乡村大舞台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